通知公告
【教职工理论学习资料】政治学习: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0日 17:28    点击次数: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 马建堂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此,我有几点学习体会: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并在制度完善中进一步发展壮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

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在要素获取、市场准入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民营企业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民营企业家要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全国政协常委 刘家强(代表民革中央)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民革衷心拥护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会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建议:

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构建权责统一、规范高效的司法权运行机制,以及程序严谨、处罚慎重的制约监督和惩戒追责机制,科学划定各类主体司法职责和权力运行边界。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改革,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明确党委、政府、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等各方主体责任和相互协调衔接机制,促进规范各类调解组织的设立和运行。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动司法公正与效率统一互促。坚持以审判为中心推进庭审实质化改革,加强对案件侦办中强制措施的司法监督,保障涉案当事人诉讼权利,完善执法司法救济保护制度。

稳步推进执行体制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构建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全国政协常委 霍金花(代表民盟中央)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民盟坚决拥护、坚决贯彻落实。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此建议: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健全农村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推动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引领作用,加快金融产品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将技术、装备、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

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全国政协常委 孙东生(代表民建中央)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民建完全赞成、坚决拥护。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

进一步释放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的作用,支持在规则、制度、管理标准方面探索创新,推进国际高水平经贸类多双边协定细化落地,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聚焦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网络,推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多式联运流转顺畅化,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把握发展趋势,形成合作共识,推动制度性改革,提升我国在数字贸易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强化要素配套保障。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整合力和配置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内外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全国政协常委 张雨东(代表民进中央)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民进完全赞同、坚决拥护。我们要按照全会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议:

提升创新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政策、规划、平台、人才的统筹,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创新链结构,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支持。强化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创新选题机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引领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创新导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规划与国家发展规划的紧密衔接,强化培养造就更多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深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激发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创新联合体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人才的培养。加快建立与未来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对创新链各环节人才进行分类评价、分类选拔,进一步释放各类创新人才活力。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联系我们
  • 四川文理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   地址 :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南滨路三段406号
  •   电话:0818-XXXXXXXX
  •   ICP备:蜀ICP备06020089号-1  [管理入口]
  • 关注我们